店铺改名的消息一出,就像一颗石子投入湖心,瞬间激起千层浪——娃哈哈天猫旗舰店不叫“娃哈哈”了,新名字成了“同源康食品专营店”,宗馥莉终于走到了台前。
这个变动不仅是线上一个标识的更换,更像是一声宣告:她要亲手接过品牌的方向盘。
在许多人还以为宗馥莉还在低调观望、置身事外时,她早已开始布下自己的棋局。
过去一年,围绕娃哈哈的遗产争夺让外界看得眼花缭乱,几位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频频在媒体露面,态度或直接或隐晦。
而她——被形容为“大小姐”、甚至“隐身人”——一直像消失在风暴眼里。
然而这一回,天猫旗舰店的更名,让这种“沉默”戛然而止。
事情的前因并不复杂。
2024年底,娃哈哈与原旗舰店运营方同源康电子商务(杭州)有限公司终止合作;到了2025年初,店铺就换了个新招牌,独立运营,不再卖任何娃哈哈的产品。
换句话说,那间多年积累数百万粉丝的老店,与娃哈哈彻底分家。
新开的娃哈哈旗舰店则由宏胜集团旗下的杭州恒意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接管,重新起步。
最戏剧的是,到了8月,这家“同源康食品专营店”甚至已在天猫搜不到,像是从线上彻底蒸发。
许多网友得知真相后,有人第一时间跑去关注新号、取关旧号,像支持老朋友一样用行动表态;有人则感慨,这位大小姐手笔不小,一出手就是斩断旧线索。
但也有消费者惊讶:“原来我以为是官方直营的旗舰店,其实一直是经销商代运营?”
这种信任落差,引来不少讨论。
有人觉得品牌应当提前告知渠道调整,以免引发不必要的猜测。
如果把目光拉远,你会发现这只是宗馥莉重塑娃哈哈版图的一步棋。
她的动作一向干脆:除了改店名,她还在西安拍板了接手董事长职位后的第一笔10亿元投资——建宏胜新工厂。
那可不是一条饮料生产线那么简单,而是高速水线、奶线、无菌线齐备,还预留了未来的扩张空间,从瓶盖到瓶胚吹瓶都配套到位,俨然是个综合性生产基地。
西安的地理位置,不仅能辐射西北,还能顺着交通枢纽伸向中部省份,减少运输成本。
这片经开区内,百事、可口可乐、康师傅等巨头早已扎根,她选在这里落子,显然是熟算后的选择——站在对手的视线里,也要借到整个产业链的风。
与此同时,她悄悄完成了另一个决断:注销浙江宏振智能芯片有限公司。
那是宗庆后生前唯一一次亲自控股创立的高科技企业,象征着他对食品之外领域的探索野心。
如今,这家公司解散,也像是一种态度的表明——她要收紧资源,把全部精力押在自己判断的赛道上。
更猛的,还属供应链的改革。
今年初,娃哈哈关停了深圳、重庆、沈阳等18家分厂的全部生产线。
这些工厂不少都与另一关键人物——杜建英——有千丝万缕的股权关系。
工厂停摆,意味着她的分红链被斩断。
随后,生产外包给今麦郎等代工厂,合同需经过宗馥莉控制的宏胜系公司,每瓶水抽0.4元,按年度代工量计算,这是一笔可观的利润流向。
虽然外界质疑声不断,娃哈哈最终还是中止了与部分代工厂的合作,但这场震荡已足够说明,她的改革是真刀真枪,不是摆姿态。
她还在经销商体系里下手。
年销售额低于300万元的“小经销商”将被淘汰,由“大经销商”接手区域市场,试图破解串货、债务等长期问题。
这是对娃哈哈几十年赖以运转的联销体模式的动刀,必然会让习惯了旧秩序的人不适。
从外界的眼光看,这些动作里有冒险,也有决绝。
你可以说是“争家产”,但更像是给娃哈哈换骨架——让它摆脱老派、笨重的运作方式,长出新的肌肉。
毕竟在健康饮品、功能饮料赛道日益细分、无糖低糖潮流成风的当下,传统品牌不可能只靠情怀活下去。
《2025中国饮品冷饮产业趋势报告》里也明说了,行业虽有增长,但挑战重重,消费习惯和需求变化很快。
她要带着娃哈哈进入这种游戏的新规则里,而不是守着父亲的旧阵地慢慢失去市场。
当然,这条路不会平坦。
关厂、改经销、动供应链,内部阻力、外界质疑全都有。
甚至有老员工难以适应,也有老顾客对旗舰店的变动感到不安。
但如果她成功了,娃哈哈可能就会变成另一种模样——不再是那个只让人想到纯净水和AD钙奶的老牌,而是一个反应灵敏、布局多元的现代饮品集团。
回到那场看似简单的天猫旗舰店改名,其实像是一声号角。
它提醒外界,这位曾被形容为“低调大小姐”的人,已经不在暗处观望,她开始用一连串的雷霆手段,让所有人看到她想要的未来。
至于这盘棋能否落到预想的位置,市场和时间会给出答案。
但至少现在,她已经走在台前,不再隐身。
中国十大配资app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