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耐火试验是验证电缆在火焰直接灼烧下维持电路完整性的关键测试,核心通过模拟火灾场景(如特定温度、持续燃烧时间),检测电缆是否能在规定时间内保持通电能力(或不延燃),需根据使用场景(如建筑竖井、地铁隧道)选择对应耐火等级和试验标准。
一、核心测试标准与耐火等级分类
国内电缆耐火试验主要遵循 GB 标准体系,按耐火能力和试验条件分为不同等级,核心分类如下:
耐火等级
执行标准
适用场景
核心试验条件
关键要求
NH(普通耐火) GB/T 19666-2019 建筑电气竖井、普通应急回路(如应急照明、消防联动线路) 火焰温度 750℃±50℃,持续燃烧 90min 燃烧期间及冷却后,电缆绝缘电阻≥0.5MΩ,无短路、断路,火焰不延燃至非试验段
ZN(阻燃耐火) GB/T 19666-2019 兼具阻燃和耐火需求的场景(如商场吊顶内、电缆桥架) 先进行成束阻燃试验(如 ZA/ZB/ZC 级),再进行耐火试验(750℃±50℃,90min) 同时满足阻燃要求(火焰蔓延长度达标)和耐火要求(电路完整性达标)
WDZN(低烟无卤阻燃耐火) GB/T 19666-2019、GB/T 18380.31-2008 地铁、高铁、医院手术室、数据中心(需低烟无卤 + 耐火) 火焰温度 750℃±50℃,持续燃烧 90min;额外检测烟密度和卤酸释放量 除耐火、阻燃要求外,燃烧时烟密度(最小透光率)≥60%,卤酸释放量≤5mg/g
矿物绝缘电缆(MI) GB/T 13033.1-2007 极端高温环境(如冶金厂房、燃油锅炉房)、消防关键回路 火焰温度 950℃±50℃,持续燃烧 180min;或 1000℃±50℃,持续燃烧 30min 燃烧期间能维持正常通电(如带动消防水泵、应急广播),冷却后绝缘性能正常
二、常用测试方法与流程(以 GB/T 19666 普通耐火试验为例)
电缆耐火试验需严格控制火焰温度、燃烧时间、通电状态,核心流程如下:
1. 测试前准备
样品制备:截取 1.5m 长的电缆试样(需包含完整绝缘层、护套、导体),若为多芯电缆,需将各芯导体分开(避免相互短路),两端剥去 50mm 护套和绝缘,露出导体(用于连接电源和检测设备)。
设备布置:
将电缆试样水平或垂直固定在燃烧试验架上(垂直试验更贴近实际竖井场景),试样下方 300mm 处放置脱脂棉(验证是否有熔滴引燃)。
采用 propane 喷灯,调节火焰温度至 750℃±50℃(用热电偶在火焰中心位置校准),喷灯火焰与电缆轴线夹角 45°,火焰覆盖电缆表面积的 1/4。
电缆两端连接电源(按电缆额定电压供电)和负载(如灯泡、电阻,模拟实际使用电流),串联电流表、电压表(监测电路是否通断)。
2. 试验过程
点火燃烧:启动喷灯,对准电缆试样喷火,同时开始计时,持续燃烧 90min;燃烧期间保持火焰温度稳定(波动不超过 ±50℃),不得中断喷火。
状态监测:
通电监测:燃烧期间观察负载是否正常工作(如灯泡持续发光),电流表、电压表是否稳定(无突然归零,说明无断路、短路)。
火焰控制:观察电缆是否有火焰蔓延(火焰不得超过试验段两端 50mm),若有延燃需记录延燃长度;检查下方脱脂棉是否被电缆熔滴引燃(引燃则判定为不达标)。
冷却阶段:燃烧 90min 后,关闭喷灯,让电缆自然冷却至室温(约 30min),期间保持通电状态,继续监测电路完整性。
3. 试验后判定
核心判定指标:
电路完整性:燃烧期间及冷却后,电缆无短路、断路,绝缘电阻(用 500V 兆欧表测量)≥0.5MΩ,判定为合格。
火焰蔓延:火焰未超过试验段两端 50mm,无明显延燃,判定为合格。
熔滴引燃:下方脱脂棉未被熔滴引燃,判定为合格。
低烟无卤附加判定(WDZN 级):额外检测燃烧时的烟密度(用烟密度计测量,最小透光率≥60%)和卤酸释放量(用滴定法检测,≤5mg/g),两项均达标才算合格。
三、关键注意事项
样品代表性:需从同一批次、同一工艺的电缆中抽样,确保试样的绝缘层、护套、导体材料与实际使用产品一致(如阻燃耐火电缆需包含阻燃剂、耐火云母带),避免因样品差异导致结果偏差。
试验条件一致性:火焰温度、燃烧时间、电缆固定方式需严格按标准执行(如垂直试验 vs 水平试验结果不同),不同实验室测试时需统一条件,确保结果可比。
等级匹配场景:选择电缆时,需根据火灾风险和环境要求匹配耐火等级(如地铁必须用 WDZN 级,冶金厂房用矿物绝缘电缆),避免等级过低导致火灾时电路中断(如消防设备断电)。
中国十大配资app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